政府与市场双向驱动
我国政府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的政策推进,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巨大力量之一。自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%以来,城市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和交通压力,一场建设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。“十三五”计划中明确指出,智慧城市建设应着重发力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创新,《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》将智慧城市列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,并提出到2020年,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。
同时,我国智慧城市预估4万亿的庞大市场规模,催生了一批优秀的如腾讯、华为、中兴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,以及一些整合大数据+物联网的建筑企业参与其中,并有VR、BIM等国际先进技术应用。其中的BIM技术真正实现了地产开发商和政府的绝对双赢,据统计,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已具备了BIM平台,政府部门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老城拆迁、防汛等多项管理工作;开发商基于BIM平台,能直接规划建模;二者基于BIM这一直观平台,更容易达成共识。BIM+物联网的组合应用,则极大的提升了智慧城市管理水平,为智慧城市强劲的市场发展趋势“添砖加瓦”。从2012年开始,截至2015年,我国已批准了三批共近300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,其投资总额超过万亿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还将推出100个新型“智慧城市”试点。而各大商业地产集团也争相进行BIM建模进行智慧转型,从市场角度充分证明了BIM+技术的无限价值和潜力。
发达国家高度聚焦
虽然我国近些年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,但根据美国、欧盟和西班牙等智慧城市权威机构的测评,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尚未进入国际先进国家之列。尤其与日本、韩国、美国、德国等这些对工业精细化生产要求非常高的国家相比,我国对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——BIM的发展力度尚有不足。根据谷银基金研究资料显示,我国的BIM+技术在实际应用层面仍大量存在建设模式单一、未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诉求、缺乏大数据应用等问题。